廣發銀行深挖小微業務潛力
互聯網世界的準則正在加速滲透到傳統金融的思維當中。于2011年制定“建設中國最高效中小企業銀行”戰略目標的廣發銀行,正準備利用大數據技術,深入挖掘小微企業信貸業務。
“互聯網金融、大數據,商業銀行都在緊密關注。” 廣發銀行副行長宗樂新2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,廣發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的優秀表現,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對大數據的挖掘和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。而這一經驗,也將會復制到小微業務之中。
宗樂新透露,去年廣發銀行與淡馬錫旗下的一個專業機構合作,對小微企業業務做了一個“信貸工廠”流程化的改造,將小企業從此前套用大企業模式中分離出來。在此基礎上,廣發銀行還將上一個新的小企業信貸管理系統。“該系統5月在幾家分行進行試點,7、8月份在全行進行大規模的推廣,三季度完成在全行的上線。”有了此套系統,今后廣發銀行小微企業的審批、貸后管理、監控等功能主要放在總行端,不僅解放了前端客戶經理的生產力,同時也會加強對風險的控制。
更重要的是,這一“信貸工廠”流程化的系統,還將要嫁接到不久前廣發銀行引進的SAS決策系統的基礎平臺。通過引進一些第三方的外部模型,以及未來還會引進的一些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的做法,發展小企業業務,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效率。
“當務之急是把系統建立起來,把系統化的數據建立起來,因為歷史的數據和批量的數據,對大數據分析才有強有力的支撐。”宗樂新說。
在利率市場化加速的形勢下,“背靠大樹好乘涼”的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轉變,小微企業的“藍海”更顯高性價比。宗樂新說,“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促進者利率市場化的步伐,央行很可能在明年就會建立像存款保險制度等基礎因素,存款利率逐步放開的可能性很大。”
在此背景下,銀行大企業業務上的議價空間越來越小,帶來的業務機會也越來越小。宗樂新分析稱,大型企業未來在融資需求上會更多的走向資本市場、債券市場,而現在對小企業的持續投入,是銀行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方向性選擇,是一個高性價比的選擇。
“廣發銀行今年來240億的新增貸款中,有約200億投入到小企業貸款中,”宗樂新透露,近年來,廣發銀行在小微業務上不斷地進行資源傾斜。
宗樂新透露,2013年,廣發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68億元,占全行貸款總額的20%,較年初增長25%,比全行貸款增幅高出11個百分點。連續多年大幅超過銀監會規定的“兩個不低于”要求。今年一季度末,小微貸款余額為1509億元。